连带责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有哪些后果,连带责任诉讼时效中断及于保证人
连带保证的诉讼时效中止条件是什么
1、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止的,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同时中止。 注意,最高额保证合同对保证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如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有保证人清偿债务期限的,保证期间为清偿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2、法律主观:可以导致,属于认诺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140条的规定,中断 诉讼时效 的事由包括提起 诉讼 (起诉)、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请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承诺)。
3、”也就是说,无论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主债务诉讼时效同时中断。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4、法律主观:连带责任保证的诉讼时效能中断,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什么情况下连带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1、法律主观:最高人民法院目前主流观点是,主 债务人 与连带保 证人 的 诉讼时效中断 关系不适用 诉讼时效 解释第十七条的规定,而应适用 担保法 解释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
2、法律主观:中断连带债务的诉讼时效的情况是: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的;连带债务人同意清偿债务的;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以及其他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有同等效力的情况。
3、时效中断的效力是:①中断事由消除后,重新起算原来长度的诉讼时效期间。②权利人对同一债权中的部分债权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剩余债权,但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剩余债权的除外。
连带保证责任的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
即,在担保协议中,担保期限不得超过最长五年。同时,诉讼时效的计算是从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一般为两年,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担保法》规定的保证人对债权转让人享有的抗辩权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只有保证期间未经过,才有保证合同诉讼时效适用的必要,如果保证期间经过了,保证责任就不存在,其诉讼时效期间也就不存在。通常上,诉讼法定时效是三年,而保证期间是六个月。
从确定保证责任时起,在连带保证,开始起算保证的诉讼时效。在一般保证,则在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算保证的诉讼时效。保证的诉讼时效期限,按照《 民法典 》的规定应为两年。
在保证期间中,债权人主张权利的,保证责任确定。从确定保证责任时起,在连带保证,开始起算保证的诉讼时效。在一般保证,则在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算保证的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典》:“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连带担保最长期限是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