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需要注意的问题(骨折需要注意什么)
骨折后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多吃什么食物可以恢复的更快?
骨折之后当然需要饮食护理,这样才可以促进康复。多吃豆制品,瘦肉,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多喝温开水,对于骨折的患者来说更需要长期的休息。如果久坐可能会出现便秘的问题,所以应该控制好饮食,尽量少吃油腻或者是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本身骨折的患者,是最敏感的,要多方面的预防和调理才能恢复得更快。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对骨科方面来说医治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意外导致骨折,要多加休息,这样才可以促进伤口快速的愈合。在骨折期间要加强护理,同时应该注意饮食护理,多吃清淡的食物,对病情恢复也会有很大帮助。骨折想要促进骨折康复,平时要调理心情,不要太过于急切,更应该注意护理。一旦造成二次伤害之后,会引起其他的并发症,甚至还会延误走路的时间。
瘦肉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食材,多吃瘦肉里面含有很高丰富蛋白质,对人体的活力来说会增加很多元素。特别是骨折需要补充蛋白质能够促进骨骼恢复以及发育,补充钙物质也很有必要,比如豆制品也含有很高的蛋白质,促进生长。牛奶也是大量钙元素,这些有营养的物质食物都是日常必须要补充的。
骨折的患者来说只要吃得好,对病情康复才会有最大的帮助。所以说骨折的患者应该全方面的补充,按照医生的建议选择用药做好相关预防。在运动的时候要做好安全措施,才会防止骨骼伤害。特别是中老年人运动的时候更应该注意安全,骨骼一般很脆弱,经摔伤之后就会造成很严重的损伤。如果没有按照办法恢复就会造成下半身严重的病情,也很难得到完全的康复。
在日常生活中,骨折后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骨折后要注意骨折后要注意,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虽然骨折并不是什么太严重的疾病,但是恢复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在骨折治疗的过程中,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患者都希望时间越短越好,毕竟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个有助于骨折恢复的措施。就是要避免着凉,因为着凉后容易造成骨折端的组织和血管痉挛,从而影响骨折端的血运,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再就是,骨折后应限制骨折处的活动,以免造成骨折端出现游离,从而影响骨折端纤维连接和原始骨茧的生长,带来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的情况。
骨折后要注意要避免骨折端外伤,因为外伤容易造成骨折端肿胀、疼痛加重,容易导致骨折移位、骨折端错位,甚至不愈合。骨折后,患者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流失很快,恢复期护理是补充营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建议大家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可以帮助骨折部位的愈合,缩短其恢复时间。同时,吃一些蛋白质类食物,如鸡蛋、鱼等,以及豆制品。
骨折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一定要加强骨折肢体的肌力锻炼,以防止长期不活动造成肌肉的萎缩性疾病。骨折后的病人饮食要特别注意,要少吃油腻过甜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骨骼的恢复确实需要钙质,所以很多人在恢复期开始吃骨头汤和富含钙质的食物。但需要告诉大家的是,适当补钙有助于骨折的恢复,但由于骨折患者活动量小,对钙的需求也会相应减少,补钙的量需要严格控制,切记不要补过头,否则会影响恢复时间。
骨折之后,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骨折早期饮食应清淡,多喝汤,营养丰富,少油腻油炸食物,口味不宜太辣,但要尽量少喝或不喝葡萄酒,尤其是在打针和吃药的时候。由于酒精与许多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骨折后患者的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因为如果骨折部位需要长期卧床,吃太油腻的食物容易引起便秘,不利于骨折部位的恢复。你可以吃更多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和豆制品。你也应该多吃钙片或虾皮,以积极补充钙。此外,你还应该多吃蔬菜和水果,如菠菜、紫菜、西红柿、苹果、香蕉、西瓜、桔子等食物。与外界阳光接触,促进钙的吸收,有助于加速愈合。不要盲目运动,以免骨折脱位。
骨折后,你应该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和豆制品。你也应该多吃钙片或虾皮,以积极补充钙。此外,你还应该多吃蔬菜和水果,如菠菜、紫菜、西红柿、苹果、香蕉、西瓜、桔子等食物。食物应该清淡易消化。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因为如果骨折部位需要长时间卧床,吃太油腻的食物容易引起便秘,不利于骨折部位的恢复。
骨折后正在进行康复训练。在日常饮食方面,你可以吃更多富含钙的食物。同时,你应该注意饮食的营养。你可以多吃牛奶、鸡蛋、海鲜粥。同时,多与外界阳光接触,促进钙的吸收,有助于加速愈合。不要盲目剧烈运动,以免出现骨折脱位现象。骨折取决于骨折部位。如果是肋骨或四肢骨骼骨折,实际上是一些高蛋白和高营养的食物。如果你的嘴裂开了,你需要一些液体食物。因此,骨折后的饮食也取决于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只要是正常饮食,任何种类的食物都可以使用,不需要特殊的饮食控制。它只需要早期的饮食控制和后期的正常饮食。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问题,骨折患者术后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问题,骨折患者术后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对于现在的医疗手段来说,骨折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容易治疗的疾病,但相比于其他疾病这种疾病的术后护理则需要特别注意,因为一旦护理不当,则有可能延长病情,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影响恢复。
骨折患者术后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1、不能过分补钙
因为大家都知道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钙,所以许多人会给骨折患者补充钙质,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做可以让骨骼迅速的愈合。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骨折病人因为行动不便,会长期躺在床上,如果在这个时候过多摄入钙质,则很有可能会引起血钙和血磷降低的情况。骨折病人是否需要补钙,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嘱咐决定。
2、不能够多吃肉骨头
中国人讲究吃什么补什么,所以很多人在骨折之后会吃许多的肉骨头,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可以让患病部位尽快的愈合。但经过研究之后却发现,骨折病人吃过多的肉骨头,不但不能够促进愈合,还会让骨折愈合的时间不断推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骨膜和骨髓的产生需要的物质是骨胶原,而肉骨头的主要成分则是磷和钙,磷和钙的过多摄入会让骨质的有机质比例失调。
3、多喝水
虽然骨折患者行动不便,但依然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如果在这期间饮水的量过少,则很容易会出现便秘和小便潴留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很有可能引发泌尿系统的疾病。除此之外,水分的稀缺还会导致血栓的发生。
4、术后不可以抽烟
香烟当中有许多有害成分,比如尼古丁就是其中一种。尼古丁会让血管收缩,血流的速度变缓慢,这样一来就会影响骨折处的血流供应,延缓骨折愈合的速度。
5、不可以喝酒
有许多人认为酒精可以活血,所以在骨折术后会喝一些酒。殊不知过多的酒精摄入,会影响骨骼的代谢能力和对钙的吸收能力,这样一来骨折部位愈合的时间就会受到影响。
骨折虽然现在算不得什么大病,但是在术后却要仔细的护理,只有多方面一起配合,才能够让患处更快的痊愈。虽然在骨折期间不能够补充大量的钙,也不能够吃过多的肉骨头,但还是要注意补充营养,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就是不错的选择。
不小心摔骨折后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巧了,我现在正在骨折恢复阶段。虽然现在还有些疼,有些肿胀,但很感谢给我治疗的医生。正是他们的正规治疗,我才恢复得这么好。分享一下治疗心得。
首先骨折后千万不要动,第一时间去正规医院看医生。我是腕部桡骨远端骨折,同事快速把我送到医院,拍X光,医生说如果动了很容易错位,复位就比较困难。
第二,到医院能复位的复位,不能复位的要做手术,这段时间不能碰水,否则容易加重肿胀,还有可能起水泡,就不能及时手术了。还好我遇到了医术精湛的复位医生,强忍疼痛几分钟复位成功,加石膏固定。这时要注意碗部不能动,因为骨折固定非常重要,医生让我手指做抓握动作,胳膊挂平,最好高于心脏部位。
第三,坚持吃药,按医生的处方按时服药,这个对骨折的恢复很重要,有活血化瘀的,有增加骨密度的,还有止痛的。
第四是遵医嘱定期复查,一个半月我复查了三次,CB显示骨折部位恢复得很好,拆掉夹板(这期间石膏换成了夹板)。
最后是坚持功能恢复,这也是医生要求的,记住医生说的,不疼就等于没练。这时肌肉已经萎缩,长时间不动的腕部和胳膊很疼。但一定要按医生要求的动作去练习,每天坚持,很疼,但真的是一天天的好转。看看我的CB片子,是不是恢复的很好了。
骨折后最需要注意什么?
骨折后的注意事项1、骨折早期骨断筋伤,气滞血瘀,淤血内停,肿胀疼痛,体温偏高,此时不可急于服用营养品,脚骨折后应食蔬菜、水果、牛奶、米粥、面食等,忌食酸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待病情稳定,二便通畅、舌苔脉象正常后,在适当给予补养之品。2、骨折中期骨细胞占据血肿位置,形成骨痂,脚骨折后应给予持续接骨,调和营养的食物,如鸡蛋、排骨汤、鱼类、动物肝肾、胡萝卜、瘦肉、豆制品等,同时加服中苭,从而壮骨益髓,促进骨折愈合。3、忌多吃肉骨头。现代医学经过多次实践证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究其原因,是因为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钙。若骨折后大量摄入,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4、患有骨折的病人主要进行关节活动,自己做一些关节伸屈活动,锻炼自身的关节活动能力及筋骨舒缩能力,以加强肌力。脚骨折后饮食上应从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骼生长的需要,以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5、脚骨折后忌少喝水。卧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行动十分不便,因此就尽量少喝水,以减少小便次数,如此虽小便次数减少,但更大的麻烦也产生了。如卧床病人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再加上饮水减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结。
骨折了刚做了手术应该注意什么?
一、护理目标
1、维持呼吸、循环等正常生理功能。
2、保证骨折固定效果,确保外固定满意。
3、缓解疼痛,减轻病人的痛苦。
4、科学地指导功能锻炼,使患肢功能恢复与骨折愈合同步发展。
5、照顾生活,满足生理、文化等生活需求。
6、合理安排营养饮食,保持机体营养代谢需要。
7、有效的预防全身及局部并发症。
8、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心理健康、并指导提高自我护理、自我照顾能力。
二、护理观察
1、一般项目 如精神、情绪、饮食、睡眠、营养状况、大小便及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等。
2、外固定情况 外固定装置是否有效,夹板松紧度是否适宜,石膏有无断裂、石膏筒内肢体是否松动或挤压、牵引重量是否适宜、牵引滑轮是否灵活、牵引锤是否落地等。
3、肢端血液循环。
4、疼痛 ①了解疼痛的性质及程度,确定引起疼痛的病因。②观察发生疼痛时病人 的状况及伴随症状,观察全身及局部情况,检查有无发热、水肿、出血、感觉异常、放射痛、意识障碍等体征。③通过应用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如制动肢体、矫正体位、解除外部压迫等进一步确定引起疼痛的原因。
5、体位 体位是否正确,肢体是否按治疗要求摆放与固定。
6、患肢外固定处与身体受压处皮肤有无红肿、水疤、破溃,有无胶布过敏反应,骨牵引针孔有无红肿、脓液渗出。
7、手术后病人除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外,伤口有无渗血、出血及感染征象。
8、功能锻炼后的反应 锻炼时是否伴有疼痛及疼痛的性质,是否伴有肿胀、麻木等不适。
三、一般护理
一般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营养护理、生活护理及预防褥疮、泌尿系感染、呼吸道 感染等并发症。
四、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理问题1:生命体征异常改变
严重创伤引起多处骨折、开放性骨折、多脏器损伤时会影响生命体征改变,严重骨折后并发症如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等,甚至造成病人死亡。
护理措施:
(1)危重病人应尽快转送ICU病房,如果条件不具备,亦应动用各类监护设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的改变。
(2)熟悉各种严重创伤、创伤并发症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异常能早期做出正确判断,及时提出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
(3)监护由专人负责,制定严密的护理观察计划及护理方案,严格履行交接班制度。
(4)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以保证输血输液及抢救用药。
(5)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对病人神志、呼吸、脉搏、体温、血压、贫血征象、尿量、尿质、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用药、吸氧情况及反应等均做出详尽的记录。
护理问题2:疼痛
除创伤、骨折引起病人疼痛以外,固定不满意、创口感染、组织受压、缺血也会引起
疼痛。由于病因不同,疼痛的性质也不同。
护理措施:
(1)加强临床观察,区分辨别疼痛的不同性质及临床表现,以确定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一般来说,手术伤口疼痛于术后l一3日剧烈,并逐日递减缓解;创伤、骨折引起的疼痛多在整复固定后明显减轻,并随着肿胀消退而日趋缓解;开放性损伤合并感染多发生在创伤2-4天后,疼痛进行性加重或呈搏动性疼痛,感染处皮肤红、肿、热,伤口可有脓液渗出或臭味,形成脓肿时可出现波动;缺血性疼痛为外固定物包扎过紧或思肢严重肿胀所致,表现为受压组织处或肢体远端剧烈疼痛,并伴有皮肤苍白、麻木、温度降低,缺血范围较大或较严重者可表现出被动伸指(趾)时疼痛加剧。
(2)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理。创伤、骨折伤员在现场急救时予以临时固定,以减轻转运途中的疼痛,并争取及时清创、整复;发现感染时通知医生处理伤口,开放引流,并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缺血性疼痛须及时解除压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已发生压疮应及时行褥疮护理;如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须及时手术,彻底切开减压。
(3)对疼痛严重而诊断已明确者,在局部对症处理前可应用吗啡、度冷丁、强痛定等镇痛药物,减轻病人的痛苦。
(4)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5)如治疗护理必须移动病人时,应事先向病人说明必要性,取得病人配合。在移动过程中,对损伤部位重点托扶保护,缓慢移至舒适体位,争取一次性完成;
(6)断肢(指)再植术后病人肢体疼痛应及时判明情况,有效镇痛,防止因疼痛刺激血管痉挛而影响再植肢体的成活。
(7)截肢术后如患肢疼痛,应向病人耐心解释,一般可随时间的推移而自行消失,不须应用镇痛药物镇痛。
(8)采用非侵袭性镇痛方法,如控制焦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用视觉或触觉分散法分散或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另外,利用冷敷、热敷、按摩及皮肤搽剂,也能起到骨折病人 镇痛效果。
护理问题3:肿胀
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后伤肢局部发生反应性水肿,另外骨折局部内出血、感染、血循环障碍等也会造成伤肢不同程度的肿胀。
护理措施:
(1)迅速查明引起肿胀的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2)适当抬高患肢,如无禁忌应早期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以利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防止、减轻或及早消除肢体肿胀。
(3)损伤早期局部可冷敷,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使损伤破裂的小血管及时凝固止血,减轻肿胀。
(4)如肢端肿胀伴有血循环障碍,应检查夹板、石膏等外固定物是否过紧,若固定过紧应及时解除压迫。
(5)对严重的肢体肿胀,要誓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6)断肢再植术后引起肢体肿胀的原因很多,包括①静脉回流不足;②清创不彻底、反应性肿胀剧烈f②肢体断面巨大血肿;④离断肢体缺血时间过长,造成相应的细胞肿胀和组织间隙水肿;⑤创面感染、体位不当、淋巴回流障碍等。一旦发生,及时通知主管医师,仔细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7)因感染引起的组织肿胀,除通知医师处理局部伤口,拆线、引流、抗生素湿敷外,应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
护理问题4:患肢血液循环异常
患肢血液循环异常除骨折时合并主要动静脉血管损伤外,止血带应用不合理,包扎固定过紧,肢体自身肿胀严重等都是造成患肢血液循环障碍的重要原因,观察和防止患肢血液循环障碍,是护理骨折病人的重要内容,对四肢骨折病人尤为重要。
护理措施:
(1)由于骨折后的固定包扎,往往不能直接观察受伤部位血液循环状况,而肢体远端能间接反应患肢血供情况,因此视为观察重点。
(2)严密观察肢端有无剧烈疼痛、肿胀、麻木感,皮肤有无温度降低、苍白或青紫。
发生以上情况说明肢端血液循环障碍,须立即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3)肢端甲床充血时间延长和脉搏改变,是患被动脉损伤或受压受阻后的临床表现。 但由于动脉压力高,其症状往往迟于静脉受压后的临床表现。因此,此项指标不能做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4)肢体局部受压,如夹板的棉压垫、石膏内层皱褶或肢体骨凸处可表现为持久性局限性疼痛。当皮肤组织坏死后,疼痛可缓解。因此对任何异常疼痛应提高警惕,必要时打开外固定物直接观察。
(5)对血液循环不良的肢体,除对症治疗外,肢体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如位置过高,会加重缺血,并严禁热敷、按摩、理疗,以免加重组织缺血、损伤。
护理问题5:科学指导功能锻炼
护理措施:
(1)向病人宣传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病人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顾虑,主动运动锻炼。
(2)认真制定锻炼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的全身状况、骨折愈合进度、功能锻炼后的反应等各项指标不断修订锻炼计划,增删锻炼内容。
(3)一切练功活动均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随着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的增长及周围损伤软组织的逐步修复,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增强。具体方式方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骨折早期 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如前臂骨折时做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动,股骨骨折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间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骨折中期 2用后伤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趋于稳定。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伤后5-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和力量,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
骨折后期 骨折临近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
(4)功能锻炼以病人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锻炼时患肢轻度肿胀,经晚间休息后能够消肿的可以坚持锻炼,如果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则应减少活动,抬高思肢,待肿胀疼痛消失后再恢复锻炼。如果疼痛肿胀逐渐加重,经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并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或骨折部位突发的疼痛时,均应警惕发生新的损伤,暂时停止锻炼并及时做进一步的检查处理。
(5)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要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重点在训练负重行走能力。
(6)功能锻炼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外展运动;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内收运动;尺桡骨干骨折不能做前臂旋转活动;痉腓骨干骨折不能做足的内外旋转运动。
护理问题6:肢体功能障碍
骨折、脱位、神经血管肌肉肌腱损伤都会造成肢体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骨折后期各种并发症也会导致功能障碍发生。
护理措施:
(1)创伤后及时正确的急救与治疗是减少日后发生功能障碍的关键。
(2)保证有效的固定,及时检查调整外固定,使骨折顺利愈合。
(3)及时正确的功能锻炼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4)对肢体永久性功能丧失(如截瘫、截肢)的病人及时行康复治疗,加强其他肢体的功能代偿训练。
护理问题7:创口感染
伤口感染发生在开放性骨折未得到清创或清创不彻底时,重者可引起化脓性骨髓炎, 影响骨折愈合,严重者合并全身性感染,威胁病人生命。
护理措施:
(1)现场急救及时正确,避免伤口二次污染及细菌进入深层组织。
(2)争取时间,早期实施清创术。
(3)增强病人体质,注意加强营养,及时治疗贫血、低蛋白、营养不良及糖尿病等疾病,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4)使用有效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
(5)注意观察伤口,伤口疼痛性质的改变常为最早期征象。此外,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波动感,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进行伤口处理。
(6)对伤口污染或感染严重者,应及时拆除缝线敞开伤口,并实施引流,抗生素湿敷等治疗。
护理问题8:缺乏手术治病的知识
部分骨折病人需要采取手术治疗,亦有部分病人取得功能复位后没有手术的必要。因此,是否采取手术治疗应根据病情、治疗等情况决定。
护理措施:
(1)对经非手术治疗虽未能达到解剖复位,而已经功能复位达到治疗效果的病人,应体谅其恳切手术的心情,并向其解释治疗的意义及目的,并讲清手术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使病人解除思想顾虑,安心治疗。
(2)对须手术的病人应讲明手术治疗的目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成功病例的宣传,打消病人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病人的配合。
(3)向病人讲述术前的注意事项,以保证术前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睡眠;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如禁烟、禁酒,术前应根据条件做好洗头、擦浴、更换衣服等卫生准备。
(4)向病人介绍术后注意事项,以保证术后能主动配合,如练习深呼吸、床上大小便等。
(5)根据病人的种种顾虑做相应的解释工作,如耽心麻醉意外、医师技术水平等,解除病人的盲目担忧。
(6)向病人家属说明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病人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护理问题9:应激的心理反应
因病人的个人性格、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社会环境的不同,其心理表现差异很大。特别是伤势较重,可能会遗留较严重的生理功能减退或障碍者,其精神状态势必会受到影响,如忧郁、消沉、悲观失望,过多的考虑到家庭和个人前途等问题,不利于治疗。
护理措施:
(1)有针对性的进行医疗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情绪活动,通过谈心、聊天,有的放矢的进行思想工作和心理护理。
(2)对截肢、截瘫等遗留严重残疾的病人,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之既要敢于面对现实承认残疾,又要树立勇气战胜伤残。
(3)认真帮助病人找出不利于疾病恢复的因素和解决克服的措施,使病人能自觉配合治疗护理。
(4)尽可能早期恢复功能锻炼及康复治疗,鼓励病人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使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5)护理操作要轻柔认真,在病人面前谈话适当,每天注意向病人报告病情好转的佳音,包括微小的病情进展,不谈有损病人情绪的话。
(6)生活上多关心病人,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对家庭经济较困难而顾虑重重的病人,应同医师协商,从各方面注意节约费用,尽量减少经济负担。
(7)保持生活规律,动员病人积极参与文化生活,如聊天、看书看报、收听广播或录音、看电视、下棋打扑克,以及外出活动等。使病人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分散精力、克服不良心理。
护理问题10:恐惧
突然意外的创伤易使病人产生恐惧心理。
护理措施:
(1)护理人员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现出惊慌、忙乱、烦躁或不屑一顾的轻视态度,应以良好认真的服务态度,从容镇定的神情,熟练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
(2)及时止血、镇痛,使病人脱离生理痛苦反应,从而稳定情绪。
(3)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卫生宣传,简单介绍病情和同类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医院救治的经验及伤病良性转归的可能,使病人建立安全感。
护理问题11:长期卧床引起的畸形
骨折后长期卧床病人肌张力持续减少,肌肉废用性萎缩,导致挛缩畸形,重则成为永久性畸形。
护理措施:
(1)长期卧床病人应睡硬板床,忌用各种软床。
(2)除根据病情及治疗需要安置特殊体位以外,四肢关节一般应摆放于功能位。
(3)长期卧床病人用砂袋、木板及约束带将足踩固定于功能位,被子等物不要压在足趾上,防止发生垂足畸形。
(4)对瘫痪肢体的关节肌肉要经常按摩、理疗,并注意坚持被动活动锻炼,防止发生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畸形。
(5)骨折病人如病情无禁忌应及早开始功能锻炼,以防止日后发生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护理问题12: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严重骨折、下肢骨折、牵引、手术、截肢、截瘫等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护理措施:
(1)在生活上热情关心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生活要求,取得病人的信任和依赖。
(2)认真帮助病人饮水、进食、排便、翻身、读书、阅报,直至能生活自理。
(3)做好病室、病床、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为病人擦浴、洗头、剪指甲、更换衣服床单,使病人感到舒适。
(4)对长期卧床病人,定时翻身、按摩、做好皮肤护理。
(5)注意调节饮食,加强营养。
(6)积极鼓励、协助病人功能锻炼和生活训练,使其早日能够生活自理。
护理问题13:营养代谢失调
护理措施:
(1)尽快纠正病人的悲观、消沉、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建立正常心态,保持健康的心理。
(2)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定时就餐,定时排便。
(3)鼓励病人进食,伤病或手术早期供给较清淡的饮食;病情稳定后及时调整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4)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及口味适当调整饮食,尽可能在病人喜欢的基础上调整营养结构。并保证食物结构多样化。
(5)多食用水果及含维生素多的蔬菜,避免进食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糖等。
(6)注意多饮水,防止便秘。
护理问题14:家庭不能配合
包括家庭不合睦,探视人员多,擅自将其他医院或含迷信色彩的治疗方法施用于病人。
护理措施:
(1)及时与家属建立联系,取得家属配合,向家属宣传配合治疗的意义,指出家庭关系紧张对病人所造成的危害,使家属明白家庭因素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取得家属的密切配合。
(2)治疗期间应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即使病情稳定康复治疗时,也应限制探视人员的人数、探视时间,并要使家属明白过多打扰病人将影响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不利于病人的休息及伤病恢复。
(3)绝不允许擅自将其他药物、偏方等应用于病人,干扰正常系统的治疗,并要在早期向家属进行宣传,让家属了解这种做法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