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关于失火罪的规定(对于失火罪刑法的规定是)
失火罪立案标准及量刑
失火罪的量刑: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失火罪的立案标准:
(一)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
(二)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三)造成十户以上家庭的房屋以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烧毁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一条
过失引起火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
(二)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三)造成十户以上家庭的房屋以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烧毁的;
(四)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二公顷以上,或者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四公顷以上的;
(五)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本条和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按照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根据刑法规定对失火罪处以多少年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规定对失火罪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节较轻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失火罪是行为人过失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失火罪虽然说可能犯罪主观不是故意,但是还是导致了相应的后果。失火罪立案标准是:
过失引起火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导致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
2、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3、造成十户以上家庭的房屋以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烧毁的;
4、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二公顷以上,或者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四公顷以上的;
5、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犯失火罪的,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造成三人以上死亡,重伤十人或死亡、重伤十人以上,造成直接财产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烧毁三十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规定失火罪将处以多少年有期徒刑
失火罪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基罩;情节较轻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失火罪是指行为人过失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的行为。
过失引起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以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之规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导致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或者死亡、重伤10人以上;造成直接财裤岁产损失100万元以上;烧毁30户以上且直接财产损失总计50万元以上;过火有林地面积为50公顷以上或防护林、特种用途林10公顷以上;人员伤亡、烧毁户、直接财产损失虽不足规定数额,但情节严重,使生产、教学、生活受到重大损害的。
过失引起火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导致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二)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三)造成十户以上家庭的房屋以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烧毁的;(四)造成森林火搏纯闹灾,过火有林地面积二公顷以上,或者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四公顷以上的;(五)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失火罪的司法解释和立案标准是什么
失火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失火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2公顷以上,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应当立案,过火有林地面积为10公顷以上,或者致人死亡,重伤5人以上的为重大案件;过火有林地面积为50 公顷以上,或者死亡2人以上的,为特别重大案件。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火能创造东西,火也能毁灭东西。当火灾发生,将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在我国的法律中对于放火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失火罪属于过失犯罪与放火罪是不同的,那么失火罪的司法解释和立案标准是什么呢?我在下文中为您做详细解答。
一、失火罪解释
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失火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失火罪的情节轻重,最高法院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但是,《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和立案标准》中规定:失火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2公顷以上,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应当立案,过火有林地面积为10公顷以上,或者致人死亡,重伤5人以上的为重大案件;过火有林地面积为50
公顷以上,或者死亡2人以上的,为特别重大案件。
此外就是各省高院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的规定,如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和省公安厅联合制定《关于办理失火和消防责任事故案件的若干规定》中规定:
(一)过失引起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以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之规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导致死亡3人以上;
2、重伤10人或者死亡、重伤10人以上;
3、造成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4、烧毁30户以上且直接财产损失总计50万元以上;
5、过火有林地面积为50公顷以上或防护林、特种用途林10公顷以上;
6、人员伤亡、烧毁户、直接财产损失虽不足规定数额,但情节严重,使生产、教学、生活受到重大损害的。
(二)过失引起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以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之“情节较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导致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
2、造成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3、烧毁15户以上且直接财产损失总计25万元以上;
4、过火有林地面积为2公顷以上。
以上就是关于失火罪的司法解释和立案标准是什么的相关内容。根据刑法的规定,虽然失火罪是过失犯罪,但在法律判定的时候还要根据过失者的心理态度以及行为进行量刑判定。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既然犯了错误就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一定的后果。
失火罪罚款标准是什么
1、按消防法规定,过失引起火灾的,对当事人处拘留和行政罚款 2、具体的,参照消防法64条:过失引起火灾,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3、如果损失较大,构成失火罪的,依刑法,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拘役 ;情况特别严重的,处3-7年 有期徒刑 。自己承担相应责任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过失引起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以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之规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导致死亡3人以上;
2、重伤10人或者死亡、重伤10人以上;
3、造成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4、烧毁30户以上且直接财产损失总计50万元以上;
5、过火有林地面积为50公顷以上或防护林、特种用途林10公顷以上;
6、人员伤亡、烧毁户、直接财产损失虽不足规定数额,但情节严重,使生产、教学、生活受到重大损害的。
(二)过失引起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以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之“情节较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导致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
2、造成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3、烧毁15户以上且直接财产损失总计25万元以上;
4、过火有林地面积为2公顷以上。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规定,犯失火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简述失火罪的立案及其刑罚。
法律主观:
刑法失火罪的刑事责任处罚具体规定为: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据刑法规定失火罪处以多少年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规定,如果因为过失而引发火灾导致严重后果,将被判处3-7年有期徒刑;如果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则将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因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严重后果”包括造成三人以上死亡或者重伤,或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等。同时,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里的“严重后果”指的是造成十人以上死亡或者重伤,或者造成特别重大财产损失等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执行刑罚时,还要考虑到案件的具体情节,如犯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犯罪动机、行为方式等因素。如果被告人有自首、积极赔偿、认罪认罚等情节,也会对判刑产生影响。
如果因过失引发火灾,但造成的后果不严重,会受到什么样的刑罚?根据刑法规定,如果因过失引发火灾,但造成的后果不严重,情节较轻,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情节较重,将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火灾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自然现象,因此对于火灾的防范要格外重视。如果因过失或其他原因引起火灾,应该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同时也要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避免因疏忽而产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因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失火罪的认定和量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失火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失火罪,是指由于过失行为引起火灾,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本罪1979年《刑法》第106条作了规定。
失火罪的构成要件是: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本罪的犯罪对象通常是公私财物,也包括人身。如在公共场所过失将汽油泼洒他人或者自己身上并导致燃烧危害公共安全的。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引起火灾,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行为人必须实施了引起火灾的行为。失火一般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如吸烟入睡引起火灾,取暖做饭用火不慎引起火灾,安装炉灶、烟囱不合防火规则,在森林中乱烧荒,不注意防火,以致酿成火灾,造成重大损失等。如果在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或擅离职守;或者在生产、作业中违章作业或强令他人违章作业而引起火灾,可能构成渎职犯罪或者责任事故犯罪,但不构成本罪。如果火灾不是由于行为人的失火行为引起的,而是由于自然原因引起的,不构成失火罪。(2)行为人的行为必须造成了严重后果,即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仅有失火行为,未引起危害后果;或者危害后果不严重,不构成失火罪,而属一般失火行为。(3)上述严重后果必须是由失火行为造成的,即同失火行为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这是其承担失火罪刑事责任的客观根据。
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具有从事某种业务身份的人员,在执行职务中或从事业务过程中过失引起火灾的,不构成本罪。
4.主观方面由过失构成。既可能是出于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能是出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这里的“疏忽大意”“过于自信”,是指行为人对失火造成的危害后果的心理态度,而不是对导致失火行为的心理态度。比如,有的行为人对导致火灾的行为是明知故犯,如在林区内吸烟等,但其对吸烟引起山林火灾的危害后果是既不希望发生,也不会放任这种后果的发生。因此,行为人对于火灾的发生,主观上具有过失,是其承担失火罪刑事责任的主观根据。
(二)认定失火罪应当注意的问题
1.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失火行为是否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是区分失火罪罪与非罪的标准。在处理这类案件时:(1)必须查明行为人的行为与失火事件的发生有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如果火灾是由于地震、火山爆发、雷击、天旱等不能预料或者不能抗拒的原因引起,并非人为原因造成,属于意外事件,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当然不构成犯罪。(2)必须查明危害后果的程度。换句话说,如果行为人仅仅实施了导致失火的行为,但未引起危害后果,或者造成的危害后果不严重,则不构成本罪,可由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或者由有关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
2.划清本罪与放火罪的界限。
失火罪与放火罪在客观方面都表现为与火灾有关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但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1)主观罪过的形式不同。放火罪只能由故意构成;失火罪只能由过失构成,这一点也是两罪的最本质区别。(2)危害后果的形式不同。行为人的失火行为必须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后果,才能构成失火罪;而放火罪则并不要求必须发生上述严重后果作为法定构成要件,只要行为人实施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即使没有造成上述严重后果,也构成放火罪。
司法实践中,有时会发生过失犯罪转化为故意犯罪的情况。例如,某人在仓库吸烟无意中将未熄灭的火柴头扔到草堆上,当即起火。这时行为人本应奋力灭火以避免火灾的发生,而他却扬长而去,漠不关心,任火势蔓延,致酿成灾。这里行为人开始只是无意中将火柴头扔进草堆,并非故意制造火灾,本应认定为失火行为,但由于其先前的失火行为已经造成火灾的危险,行为人负有灭火、消除危险的义务。在其能够履行义务的情况下,明知不灭火可能造成火灾,却不予履行,听任火灾发生。这时行为人主观罪过已转化为间接故意,因而构成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放火罪,不应再以失火罪论处。应当注意的是,如果行为人没有履行义务的能力和条件,或者在当时客观条件下即使履行救火义务仍有可能无法避免发生损害后果的,由于不符合不作为放火罪的构成要件,此时就不能转化为故意的放火罪。因此,在审判实践中准确认定引发火灾行为的性质,需要根据案件事实、法律规定、法理分析及社会评价综合判断。在判断行为人主观心态时,不能单纯地以未救火或未报警就认定行为人由过失转化为间接故意,构成不作为犯罪,要结合案件的证据情况,判断不作为是否能成为造成损害结果的主要原因,从而认定案件的性质是放火罪还是失火罪。
(三)失火罪的刑事责任
依照《刑法》第115条第2款规定,犯失火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在适用本条规定处罚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1条的规定,过失引起火灾,有该条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2.失火罪“情节较轻”的认定,目前尚无司法解释规定。司法实践中,可从以下方面予以考虑:(1)造成经济的损失较小的;(2)过火林面积较小的;(3)失火后及时报警、主动指挥参加扑救使火灾现场较好恢复的;(4)一贯表现较好,犯罪后主动认罪悔罪的;等等。
3.根据《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管辖及立案标准》规定,失火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2公顷以上,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应当立案;过火有林地面积为10公顷以上,或者致人死亡、重伤5人以上的为重大案件;过火有林地面积为50公顷以上,或者死亡2人以上的,为特别重大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