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人骨质疏松骨折(70岁老人车祸骨折赔偿标准)
老年人“岔气”了是真的吗?骨质疏松常被误为“岔气”了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脾胃虚弱,吸收功能变差,对钙的吸收也会减少,这也是发生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因素。
骨质疏松造成的胸腰椎骨折属于现代医学的脆性骨折,中医称为“背脊骨折”。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主要与肾、脾、胃有关。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精不足会导致骨失所养,骨骼会发生萎缩,通俗地说,就是骨骼变脆了。
骨质疏松造成的胸腰椎骨折,多发生于7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是最常见的老年骨折。胸腰椎骨节骨质脆弱,轻微的外伤,如跌倒、扭伤、提重物等均可导致椎骨的塌陷破裂。
有些人甚至没有明显的扭伤,仅仅打一个喷嚏、一个转腰的动作就造成了骨折。就像李大妈一样,仅仅是搬动电暖风这样一个小动作,却造成了骨折。
家住北京的李大妈今年74岁了,因为在家搬动电暖风,突然出现腰痛,一点也不敢动弹。李大妈本以为是不小心“岔气”了,卧床休息2天,仍不见好转,到医院就诊,经过X线检查未见异常,又经核磁检查后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常误为“岔气”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往往不经意间会发生,首要症状即为腰背痛,疼痛不分白昼,有时放射至两侧肋部,转腰翻身时加剧。其次为腰部活动受限,症状类似急性腰部扭伤,不能转腰、弯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睡眠。
如果老人摔伤或跌伤,老人自身和家人都会较为重视,及时送医院诊治。但如果没有明显外伤史,就极易被忽视或误认为“岔气”或“伤筋”。只要及时就诊,做CT或核磁检查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预防记住5个要素
一、日常生活中时刻要有防护胸腰椎骨折发生的危机意识,特别是防止从床上摔下、洗澡滑倒摔伤等。
二、根据骨密度测量结果,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补肾壮骨的药酒、膏药等。
三、凡事都要心平气和,不宜急躁,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搬提重物等,以防腰部扭伤。
四、健身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老人运动要和缓,可散步、打太极拳等,不要骑自行车,或做攀爬动作。天色未亮及雨雪天气等不宜锻炼,以防意外摔伤。
五、积极防治骨质疏松症,包括适度地健身运动,改善肌肉质量,保持骨量,多晒太阳,还要经常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
70岁的女性超声骨质,骨质疏松了怎么补钙比较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加,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也越来越少。所以现在就会出现各种保健品的广告,有助眠的,有治疗白内障的,也有治疗骨质疏松的。骨质疏松不仅仅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反而更多的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七十岁的女性有骨质疏松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年纪大了,本身就容易出现老年性的骨质疏松,所以就要多注意补钙。
与男性相比,女性患骨质疏松的概率更大,主要是因为女性年纪大了之后,绝经期到了,雌激素水平就会下降,因此在这一阶段更容易出现绝经期的骨质疏松,如果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绝经期骨质疏松同时存在,那么老年人的身体就会非常容易出现骨折的现象。虽然在医学上看来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我们依然要重视起来才好,这也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的一种表现。
患有骨质疏松的人,都会非常容易疲劳,劳累过后疲劳感也会加重,经常出现腰背部疼痛的现象,严重的骨质疏松会引起脊柱变形,导致身高变矮、驼背等,甚至还会引起腹部脏器功能的衰退,所以骨质疏松是万万不可大意的。骨质疏松在前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就非常容易被忽视,一旦发现自己有类似的症状,一定要提早去医院做检查。
骨质疏松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身边有确诊患者,可以在饮食上多食用富含钙和矿物质的食物,例如虾皮、海带、奶制品、豆制品等。由于老年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差,饮食中的钙可能到达人体后也很难达到理想的作用,所以医学上更建议患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者药物,维生素D能够帮助钙在骨骼上沉积,促进人体更好的吸收钙,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骨质疏松危害有哪些
导语:绝经后女性以及7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越来越普遍,主要表现腰背疼或腰腿疼,常被忽略,有些四五十岁的人也出现骨质疏松现象。特别是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活动少,锻炼少,接触太阳少,加之吸烟饮酒、喝过多咖啡、吃肉多、营养不均衡、长期使用激素药物等,都会不知不觉促发骨质疏松的发生。那么呢?轻度时没有明显感觉,但骨钙和骨量在慢慢流失,骨密度和骨强度逐渐下降,骨的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逐渐会出现腰背疼痛或腿疼,慢慢发展到关节疼痛、全身骨骼疼痛,上楼、负重或用力时疼痛。严重时翻身、起坐、行走困难,甚至脊柱变形或伸展受限、身高缩短、驼背,内脏功能受影响,还可导致便秘、腹痛、腹胀、食欲改变等。更重者会出现脆性骨折,即轻微创伤或者在未受伤的日常生活中就可发生骨折,比如跌倒常会发生大腿根、股骨颈、髋骨骨折或因支撑致手腕部骨折;咳嗽或抱孩子容易肋骨骨折;下楼梯踩空脚后跟跟骨骨折;弯腰、抬物等椎骨骨折。其中胸椎、腰椎压缩性骨折最多见,也最不容易被发觉而漏诊。压缩轻者没感觉,重者会有腰背疼痛,但椎骨压缩后不错位,数月后稳定下来,疼痛自行缓解,多数人以为劳损或不重视而忽略,常常在看其他疾病拍片时才发现压缩骨折,但风险是该处椎骨或其他椎体还会继续骨折。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不良的并发症或危害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不良的并发症或危害,即使能够手术治疗,老年骨折的愈合也是困难的,并需要卧床、家庭照顾和护理,加重医疗和社会负担。而且长期卧床不便活动,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便秘,免疫力下降,肺炎及褥疮等感染风险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脱落栓塞风险增加、原有老年合并症改善难度加大。最终危害是,约20%因骨折的合并症死亡,而存活者约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因此,中老年朋友都应该重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50岁以后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腰背疼痛或腿疼,应该及早就医明确,而且有不少方法可以合理并有效治疗和预防。但不少患者反映常吃钙片并没有缓解疼痛。这可能是方法不当,或手段单一,或者有其他疼痛原因,需要进一步就诊和检查,科学防治。
骨质疏松有哪些表现?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骨质疏松可能会出现腰背部疼痛、腰背弯曲、身高缩短、容易骨折等表现。骨质疏松多见于50岁以后的中、老年患者,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年龄增长后,与体内激素调节有关或者是长期卧床体力活动少等因素。早期骨质疏松通常没有症状,50岁以后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出现周身乏力、全身疼痛,尤其是腰背部、前臂肘或小腿等部位疼痛不适,疼痛没有明显的压痛的部位是典型的症状。重度的骨质疏松可能会出现脆性骨折,就是轻微的外力就会出现腰部、前臂或者小腿的骨折不良情况。
预防应该从儿童、青少年做起,比如要注意合理的膳食营养,多吃一些含钙、磷高的食品,比如鱼、虾、牛奶、乳制品、鸡蛋、豆类、杂粮等。还要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比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一下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以及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的饮料,少吃糖、少吃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食用,还要坚持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的钙质。
治疗内容包括生活的调整,比如应该维持一定的活动量、多晒太阳。应该口服钙片,如果晒太阳时间不够,口服该片来促进钙的吸收。有骨质疏松出现疼痛的患者,可以肌肉住舍讲该书进行疼痛的控制,降钙苏控制疼痛效果非常好,而且也有减少骨钙流失的作用,其他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可以在医生的处方指导下进行。
70岁老人骨折是否能保守治疗
在骨科的领域,对于老年人来说,尤其是高龄,骨折是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的问题,我认为1,老人的全身情况能否耐受的了这次手术,如果老人的心肺功能还好的话,没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等综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有点患者可以早期下床,减少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如果老人不能耐受手术,建议保守治疗,必定保命为第一位的,但同时要注意减少卧床时间,勤翻身,鼓励咳嗽,咳痰,练习肺功能(如吹气球)等.2,您们家数的要求及经济情况,如果要求高,评估后能耐受手术建议手术治疗.3,抗骨质疏松治疗,可选用钙剂配合降钙素等的治疗.
生活护理 高龄患者卧床并发症是相当可怕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安信医学祝老人早日康复!
骨质疏松怎样治疗?
出现骨质疏松想要治疗首先需要进行日常护理,因为通过日常护理可以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通常我们需要合理的饮食,以确保足够的营养和避免高盐饮食。并根据个人情况,适度运动,避免酗酒等不良方式。如果症状需要使用抑制骨吸收和促进成骨的药物,骨质疏松症可以预防和治疗。
【拓展资料】一、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
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三、糖尿病(1型、2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泌乳素瘤、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四、微创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是脊柱微创治疗的新进展之一,适用于新鲜不伴脊髓或神经根症状、疼痛严重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五、粉碎性骨折的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桡尺骨远端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且累及关节面,骨折愈合后易残留畸形,常造成腕关节和手指功能障碍。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可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或外固定器固定。对于少数不稳定的骨折可考虑手术处理。
六、从青少年期就加强运动、保证足够的钙质摄入,同时防止和积极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与营养不良、吸收不良等,防止各种性腺功能障碍性疾病和生长发育性疾病;避免长期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可以尽量获得理想的峰值骨量,减少今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