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撤销权消灭的情形有哪些(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撤销权消灭事由)
合同撤销权在哪些情况下会消灭
法律主观:
在以下情况下,合同撤销权会消灭:
1、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90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2、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放弃撤销权;
3、自合同签订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情形
法律主观:
一、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情形
民事法律行为 可撤销的情形如下:
1.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3.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4.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5.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
二、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与无效的区别
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与无效的区别如下:
1.行为成立后的效力不同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撤销前已经生效,在被撤销之前,其法律效果可以对抗除撤销权人以外的任何人。而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法律上当然无效,从一开始即不发生法律效力。
2.主张权利的主体不同
3.行为效果不同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撤销权人对权利行使拥有选择权,当事人可以选择撤销其行为,也可以通过承认的表示使撤销权消灭。而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则自始无效、绝对无效。
4.行使时间不同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其撤销权的行使有时间限制。
三、民事行为撤销权的行使条件
撤销权的行使应具备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从客观方面看,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债务人有使自己的财产减少或负担增加的行为。包括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
2.债务人的行为发生在债权成立之后,并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在债权成立之前发生上述行为,此时债权尚不存在,不能认为该行为对债权造成损害。
法律客观:
根据《 民法典 》第153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民法典中合同撤销权情形有哪些
法律分析:民法典规定,撤销权的类型是比较多的,撤销权包括债权人撤销权、赠与人撤销权、合同撤销权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第五百三十八条 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第六百五十八条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撤销权消灭的情形及法律后果有哪些
热门城市:望奎县律师
怒江律师
德惠市律师
敦化律师
隆化县律师
肇州县律师
乐平市律师
盐山县律师
中卫律师
一、撤销权消灭的情形
1、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权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
撤
销权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间内行使撤销权。因为,可撤销的合同往往只涉及当事人一方意思表示不真实的问题,如果当事人自愿接受此种合同的后果,则法律就会让此
种合同有效。然而,如果撤销权人长期不行使其权利,不主张撤销合同,就会让合同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即不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也不利于加快交易的
发展;同时还可能使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在判断是否准予撤销时,由于时间太长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但要注意的是这1年期限内,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必须行使其撤
销权,否则,该当事人就失去了撤销合同的权利,那么当事人就必须接受合同的约束,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本条规定,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
起1年为可撤销合同的撤销期限,也就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开始计算撤销权的行使期间。但这“1年”是一个不变的期间,具有撤销权的当
事人不能要求延长该期间。
2、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的。
撤
销权是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的一种权利,因此当事人可以行使撤销权,也可以放弃撤销权。当事人可以以两种方式放弃撤销权:第一种是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
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放弃撤销权。以明示的方式放弃撤销权的行为是很典型的对权利的处分的方式。放弃撤销权的明确表示可以是用口头的方法明确表示,也可以是用
书面的方法明确表示。任何默示的方式都不构成对撤销权的放弃。第二种是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以自己的行为放弃了撤销权。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在放弃其具有的撤
销权时,并不一定要向当事人明确表示,他也可以以自己的行为来放弃该撤销权。
二、撤销权消灭的法律后果
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放弃撤销权后,造成的法律效果就是,该撤销权消灭,合同产生绝对的效力,该当事人不得再以相同的理由要求撤销该合同,而应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否则就构成违约。
行使撤销权就是当事人选择向相关机构请求撤销相关合同;而撤销权消灭就是拥有撤销权的人选择放弃撤销权。撤销权消灭需要满足以上两种情形,而且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撤销权消灭意味着不再行使该权利,撤销权人应思虑再三考虑清楚,也可以请教相关律师或申请法律援助。
延伸阅读:
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关系及债权人如何行使撤销权
无效合同返还财产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及效力问题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几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法律解析:
可撤销的 民事法律行为 的时效为一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撤销权消灭 : (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 行使撤销权 ; (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