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签订后何时生效(合同签订后多久生效)
合同从何时起开始生效 合同有哪些法律约束力
法律主观:
采用书面方式订立的合同生效时间为:一般从双方当事人均签字盖章后起开始生效,但还需注意的是,附有生效条件的合同,自生效条件成就时合同生效。合同的法律约束力是双方需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未按照合同义务履行的另一方可以追究违约责任。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八十三条
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合同签完多久生效
合同签订后的生效时间,视情况而定:
1、依法成立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这是合同生效时间的一般规定,即如果没有法律的特别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合同成立的时间就是合同生效的时间;
2、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合同生效时间的,以约定为准;
3、法律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自批准、登记时生效;
4、附生效条件的合同在所附条件成就时生效。
合同无效的情况有: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综上所述,合同签订后就会生效,但是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批准、登记后生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租房合同什么时候生效
房屋租赁合同在成立之时生效,房屋租赁合同的生效时间一般以双方合同中的约定时间为准,具体需要根据租赁合同进行确定。合同没有约定的,则以签订日期为准。
1、合同没有写明何时生效的,则签字完毕即生效;
2、合同注明何时生效的,以注明的时间为准。假如合同是10号签订,落款日期为10号,但是合同里写明租房期限到2014年12月15日为止,则10号到15号这几天可以是房东附送的,你们可以提前去打扫,甚至住进去;
3、租房合同中应明确说明租房的起止日期,而租房合同的生效日期按照合同约定,一般按照合同期限。
租房的注意事项具体如下:
1、租房的时候要对房屋周边的环境先了解一下,特别是要选择治安条件好的地方,这样才比较有安全保障。最好是选择离上班单位近的地段,这样上班和生活都方便,而且还可以节省交通费用;
2、如果是经过中介公司来租房的话,要综合比较各中介公司的服务和实力,货比三家,从中选择规模较大,服务质量好的中介公司。在看房的时候尽量少交或者不交看房费用,以免发生纠纷;
3、不要因为租金便宜就着急租房,要仔细检查房屋内的配套设施,例如门窗是否有生锈,油漆是否有脱落,门板是否有开裂,墙面是否有空鼓、开裂,下水管是否通畅等,这些都关系到日后的正常使用;
4、在选好房源后,要审查房东的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原件等,只有具备这些证件才能付款租房;
5、房东也要核实租客的身份信息,租客应当提交身份证复印件,并注明“租房专用”字样,这样可以规避风险。
综上所述,没到期不租了房租是可以退的,但是因为承租人自身的原因不租房构成违约是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的。房屋出租人和承租人在租房前会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对房屋租赁的方式和时间进行约定,一方违约都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七十八条
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劳动合同生效时间
劳动合同生效时间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下是对其进行的分析:签订之后的劳动合同的生效时间一般是合同成立的时候。在我国的劳动合同的签订的规定中,我国的劳动合同自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但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合同的生效,并不代表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建立是自用工之日起才算。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工之日就是劳动者在本单位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劳动关系并于用工之日起建立。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工之日就是劳动者在本单位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劳动关系并于用工之日起建立。因此用人单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要把握好劳动合同的签订及时间的选择,可以在入职前一天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一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需支付劳动者2倍工资的补偿,一年以上未签订的视为已经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用人单位就要正确对待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搜集劳动者不签合同的有利证据,可以通过寄快递,在封面一定要写明大概内容,也就是有一份存根做证据。如果相关资料寄不到劳动者手中,此时就要看劳动者提供的详细资料真实度,如果是按照劳动者本人所提供的资料寄过去的,其最终怎人归属于劳动者。而用人单位就可以正确规避合同到期不及时续订的疏忽风险。
试用期合同和正式合同的区别:
1、概念上区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劳动者加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承担一定的工种、岗位或职务工作,并遵守所在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被录用的劳动者工作,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并且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保证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及社会保险、福利等权利和待遇。
2、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在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可以和劳动者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里面可以包括试用期的规定,也可以没有。但是,他们也可以不和劳动者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而签订试用期协议。所谓的试用期协议,本质上和劳动合同是一样的,也是规定了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只是这个协议只适用于试用期期间,试用期一过,它就失去了法律效力。
3、收入方面
试用期是正式员工工资的80%。
4、可否随意辞退方面
试用期员工辞职需提前三天向公司提出,公司要发现员工有相关问题,才可以辞退员工。正式员工辞职需提前一个月向公司提出,否则要赔偿公司的损失,而公司不能随便辞退员工。
5、相应的劳动补偿金不同
试用期辞退没有补偿金,正式工辞退一般有补偿金。
劳动合同是公平公证的协议,合同的内容主要是明确双方的义务和权益,双方自签字完成之时就会产生法律效力,并且双方需要履行合同中的义务,不履行的一方就是违约的一方。劳动合同在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情况下,也是可以解除的。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合同签约时间和生效时间
合同签约后,如果合同是依法成立的,自成立时生效;如果未办理批准等手续会影响合同的效力的,则在当事人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后,合同对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
合同签订日期和生效日期一般都是一个时间,就是双方签字、盖章之日生效,就是落款时间;2、特殊情况下,两者不一致:合同签订日期就是签字、盖章之日;生效日期是双方规定的一个具体时间,或者什么条件完成的情况下生效。
合同签订时的注意事项:
1、注意合同名称与合同内容是否一致
有些企业使用合同统一文本,这本是好事,但由于对合同性质了解不细,出现张冠李戴的事情。例如本是加工承揽合同,却使用购销合同文本,为合同以后的履行和适用法律条款增添了争议。
2、注意列明每项商品的单价
有些企业在购销合同中,标的是多类商品,但却只在合同中明确各类商品的总价款,而不确定具体每种商品的单价,一旦合同部分履行后发生争议,就难以确定尚未履行的部分商品的价款。
3、在合同中明确违约金和赔偿金计算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虽然规定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以向其追索违约金和赔偿金,但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违约金的数额,法院就会视为双方当时放弃违约金权利,而不予支持。对赔偿金计算方法作出明确约定,有利于以后发生争议后迅速确定赔偿金额。
4、确定管辖法院
现在一些案件,经常在诉讼管辖耗费时间和精力。如何避免哪?不妨在合同中明确管辖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诉讼法中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在签订合同时,双方一般比较友好,比较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如果事先确定了管辖法院,就不必在以后为争管辖法院而斗的你死我活了。
5、注意用词严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