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索赔中的预期可得利益是什么(工程索赔预期可得利润怎么算的)
可得利益损失的法律规定一
可得利益损失,指的李笑颤是一方未全面履行合同等违约行哪败为导致守约方所丧失的财产性损失。即在合同履行前并不为当事人所拥有的,而为当事人所期望在合同全面履行以后可以实现和取得的财产权利。通常情况下只要构成违约行为即可能导致对方可得利益的损失。
可得利益损失赔偿范围:如果当事人有约定的,按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包括生产利润类的损失(根据所延误的生产期限与可比利润率来计算)、经营利润类损失(可参考受害人前期经营的平均利润状况来计算)、和转售利润类损失(一般为转售合同与原合同价款的差额,再扣除必要的转售成本)。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合同可得利益司法解释是:履行后合同的获得的利益。一方违约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即确确实实不能继续履行合同的,另一方可以要求赔偿因违约而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预期可得利益损失。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升灶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常见的可得利益损失有以下几种:
1、生产利润损失。这类损失多与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的买卖合同有关。在这类合同中,买方所买的设备或原材料是用于生产的,如果卖方不交货、所交付的设备或原材料不合格或迟延交付,必然会耽搁买方的生产,给买方造成生产利润损失。
2、经营利润损失。这类损失多与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合同以及提供服务或劳务的合同有关。
3、转售利润损失。在买卖合同中,卖方违约不交货,导致买方无法将该批货物转售于其已签约的下家买主,则其转售利润损失一般来说就是转售合同价款与原合同价款的差额,再扣除必要的转售成本。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三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五百八十四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合同法关于预期利益的规定是怎样的?二
根据预期利益的规定,若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履行合同,那么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下合同期限届满前,就向对方提出获得赔偿的请求。此外,虽然当事人并没有明确说明,但是从其行为可以判断该当事人并不会盯早履行合同,守约的一方也可以要求对方承担预期违约责任。
一、合同法关于预期利益的规定是怎样的?
1、《合同法》会随着明年初《民法典》的实行而失效,故此直接看一下《民法典》(2021.01.01生效)关于预期利益的规定,具体规定如下: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八条 【预期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2、所谓“预期可得利益索赔”,是指因为发包人或承包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施工合同致使另一方本可以实现和取得的财产增值的利益不能实现和取得,承包人或发包人向违约方提起的赔偿损失主张。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八十三条 【违约损害赔偿责任】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五百八十四条 【损害赔偿范围】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二、承包人预期可得利益索赔的情形
1、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通用条款第44条规定了发包人原因引起合同终止的两种情况即:
(1)发包人拖欠进度款枝缺承包人可以停止施工;停止施工超过56天,发包人仍不支付的,承包人在预通知后有权解除合同;
(2)因发包人违约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承包人经预通知后有权解除合同。
在上述情况下,承包人除了可索赔已完工程价款、退场费用、已付货款及退货费用外,还可索赔合同解除给其造成的损失。该损失包括预期可得利益的损失,并且一般主要是预期可得利益的损失。
承包人经预通知后有权解除合同。在上述情况下,承包人除了可索赔已完工程价款、退场费用、已付货款及退货费用外,还可索赔合同解除给其造成的损失,包括预期可得利益的损失。
2、承发包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未采用示范文本的,在发包人出现"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及"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等情形时,解除合同并要求发包人赔偿包括预期可得利益在内的损失。
3、发包人单方面删除合同工作,如住宅楼单体凯搭雀等单位工程、装修等分部工程、门窗等分项工程,发包人指令承包人不再施工,或指令由其他承包人完成的。承包人可要求发包人赔偿预期可得利益。
若发包方与有资质的单位签署了承包合同,且在此合同之中约定了合同的期限,那么一旦发包方确定承包方无法按照交付工程,且是由于发包方的原因,才导致不能违约的情形发生,那么在约定的合同期限届满前,发包方可能要对方承担预期违约责任。
工程索赔中承包人预期可得利益索赔有几种情况三
法律分析:三种。第一种是合同采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根据通用条款第44条,发包人原因引起弊没的合同终止;另孙卜并一种是承发包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未采用示范文本的;第三种是发包人单方面删除合同工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八十九条 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则迹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工程索赔中承包人预期可得利益索赔有几种情况四
一、工程索赔中承包人预期可得利益索赔有几种情况
1、承包人预期可得利益有以下几种:
(1)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有关条款,因发包人原因引起的合同终止,包括发包人拖欠进度款,承包人停止施工,且超过56天,发包人仍不支付的;或者是因发包人违约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承包人经预通知后有权解除合同。在上述情况下,承包人除了可索赔拆激袜已完工程价款、退场费用、已付货款及退货费用外,还可索赔合同解除给其造成的损失,包括预期可得利益的损失;
(2)承发包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未采用示范文本的,在发包人出现“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及“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等情形时,解除合同并要求发包人赔偿包括预期可得利益在内的损失;
(3)发包人单方面删除合同工作。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铅带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旅激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第五百九十条
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二、工程索赔的程序是什么
工程索赔的程序如下:
1、索赔事件发生后28天内,向监理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
2、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后的28天内,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补偿经济损失和(或)延长工期的索赔报告及有关资料;
3、监理工程师在收到承包人送交的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后,于28天内给予答复;
4、监理工程师在收到承包人送交的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后,28天内未予答复或未对承包人作进一步要求,视为该项索赔已经认可。
预期可得利益损失的法律规定五
可得利益损失法律依据是《民法典》有关规定,明确说明了对于因侵权造成了他人损失的,可以按照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或者应当预见的损失来进行赔偿处理,具体情况下可以由双方协商来认定。
一、可得利益损失法律依据是什么?
可得利益损失法律依据,是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八条
【预期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第五百八十四条
【损害赔偿范围】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二、可得利益损失赔偿的认定条件
(一)可得利益与可得利益损失
可得利益是指合同履行以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可得利益必须是纯利润,而不包括为取得这些利益所支付的费用和必须缴纳的税收。可得利益主要有两种,一是吵掘模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在取得对方交付的财产基础上,利用该财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取得的预期纯利润。二是在提供劳务或服务的合同中,劳务或服务的提供者通过提供劳务或服务获取的预期纯利润。可得利益损失就是指受害人因违约方违约而遭受的上述预期纯利润的损失。如生产设备买卖合同中买方因卖方迟延交货而耽搁生产所遭受的生产利润损失;买卖合同中,买方因卖方不交货而无法转售给已签约的下家买主所遭受的转售利润损失;承包经营合同中,发包方毁约造成承包方承包经营利润损失;服务合同中,被散差服务方毁约造成服务方预期利润损失。
(二)可得利益损失赔偿的构成要件
在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方面,我国民法典采取的主要是严格责任制。因此,就违约损害赔偿来说,只要具备违约行为、损害事实、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三个要件,违约方就要承担违约损害赔偿责任,至于违约方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在所不问。作为违约损害赔偿一部分的可得利益损失赔偿当然也要具备上述三个要件。
(三)可得利益损失的约定赔偿和法定赔偿
可得利益损失赔偿有约定赔偿和法定赔偿之分。所谓约定赔偿,是指在违约行为发生后,按照当事人在合同中事先约定的损失赔偿计算方法,来计算损失赔偿额。所谓法定赔偿,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事先就损失赔偿作出约定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法确定损失赔偿额。约定赔偿优先于法定赔偿。由于约定赔偿较为简单,以下内容仅涉及法定赔偿。
对于可得利益损失的计算情况,也是需要根据实际的违约行为或者损失的具体后果来进行认定的,双方可以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对赔偿的升缓事项进行认定,也可以起诉到法院来进行判决处理,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来进行认定。
违约赔偿预期可得利益六
法律主观:
我们都清楚合同违约,违约方就要给守约方一定的损失赔偿。具体损失赔偿的金额,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可以根据实际来计算。在计算赔偿金额的时候,别忘了未来可得利益也是可以计算在内。未来可得利益界定:说白了,就是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由于违约方违约,可能因此造成对方当事人利益受损的情况。譬如生产、销售或提供服务的合同中棚模,由于一方违约,造成的未来可得利益损失就可以链指缓从生产利润、经营性利润损失、转售利润损失这些方面计算。确定违约损失可得利益的基本公式:可得利益损失赔偿额=可得利益损失总额-不可预见的损失-扩大的损失-受损害方因违约获得的利益-必要的成本公式解析:1、可得利益损失是指在生产、销售或提供服务的合同中,生产者、销售者或服务者因对方的违约行为而受到的预期纯利润损失。通常包括生产利润、经营性利润损失、转售利润损失三种主要类型。但可得利益逗拦是合同履行后的纯利润,不包括主观推测的损失以及为取得利润所支付的费用。2、可得利益损失应当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包括合理预见的损失数额和根据对方身份所能预见到的可得利益损失类型。3、计算可得利益损失,应包括守约方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失扩大的合理费用。但守约方未采取防损措施的,应自行承担扩大的损失。4、可得利益应扣减守约方因损失发生的同一违约行为而获得的利益。确定未来可得利益要注意: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也就是不得超过可预见、应当预见的损失。利益受损方在主张未来可得利益时,要着重搜集相关证据。譬如确实是因为对方的违约,导致了自己本该获取的收益落空了。如果是通过起诉来主张未来可得利益的,证据搜集的越完备,越有利于自己的主张得到法庭的支持。所以我们建议如果情况比较难以确定和拿捏的,可以委托专业的律师帮助取证和起诉,你可以在右边律师板块查看感兴趣的律师信息。
预期可得利益损失的法律规定七
法律分析: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预期可得利益赔偿消物厅成就的条件如下:一、违约蚂巧行为;二、损害结果;三、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四、违约方无免责事由。可得利益赔偿是对一方违约造成另一方损失的一种救济。根据规定,可得利益是指合同履行以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可得利益损失,是指在生产、销售或提供服务的合同中,生产者、销售者或服务提供者因对方的违约行为而受到的预期纯利润的损失。通常而言,常见的可得利益损失包括生产利润损失、拿隐经营利润损失、转售利润损失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八条 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第五百八十四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可得利益损失与预期利益损失八
法律主观:
合同一方当事人 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常见的 可得利益损失 有: 1.生产利润损失; 2.经营利润损失; 3.转售利润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 不履行合同义务 或者 履行合同义务 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 损失赔偿额 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可得利益损失指的是什么损失九
间接损失又称所失利益,指失去的可以预期取得的利益。可以获得的预期的利益,简称可得利益。可得的利益指利润,而不是营业额。例如,汽车修理厂与出租车司机约定10日修理好损坏的夏利车,汽车迟茄修理厂迟延3日交付,司机开出租车每日可获利润200元。3日的可得利益为600元,汽车修理厂违约,应赔偿600元的间接损失。 可得利益的求偿需坚码扮察持客观确定性,即预期取得的利益不仅主观上是可能的,客观上还需要确定的。因违约行为的发生,使此利益丧失,若无违约行为,这种利益按通常情形是必得的。例如,建筑公司承建一商厦迟延10日交付,商厦10日的营业利润额即为可得利益。
可得利益的求偿不能任意扩大。对此,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4条规定,赔偿损失“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依照他当时已知道或理应知道的事实和情况,对违反合同预料到或理应预料到的可能损失。”我国原涉外经济合同法和原技术合同法也有相同规定。原涉外经济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但是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原技术合同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的赔偿责任,应当相当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损缺带失,但是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到的损失。”法律采取预见性限制赔偿范围的随意扩大。预见性有三个要件:一是预见的主体为违约人,而不是非违约人。二是预见的时间为订立合同之时,而不是违约之时。三是预见的内容为立约时应当预见的违约的损失,预见不到的损失,不在赔偿范围之列。例如,旅客言飞机误点使其耽误了一笔买卖,要求赔偿。该买卖是否耽搁,航空公司在售票时是无法预见的,故此间接损失不予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