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刑(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刑吗是轻伤)
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刑吗,怎么判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程序,将犯罪嫌疑人依法取保,待审查完毕后判决是否起诉或者将案件退回侦查机关。但是,很多人误以为取保候审后就可以"逍遥法外",不必承担刑事责任。实际上,取保候审后仍有可能被判刑。接下来,本文将以"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刑吗,怎么判?"为主题,从律师视角分析法律常识、案例分析和相关问题解答,帮助读者了解和认识取保候审程序的真正含义和可能面临的后果。
一、取保候审的定义和程序
1、取保候审的定义
取保候审,简称"取保",是指将犯罪嫌疑人依法取保,待审查完毕后判决是否起诉或者将案件退回侦查机关。取保候审是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一种措施,体现了法律以人为本的思想。
2、取保候审的程序
取保候审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犯罪嫌疑人自愿申请取保候审或者经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决定取保候审的;
(2)经审查属实,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由公安机关对其进行取保候审决定;
(3)取保候审时,犯罪嫌疑人应当签订取保候审书,并提供担保人或者提供担保财产;
(4)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应当遵守有关规定,不得违法犯罪,不得出境,并应当配合有关机关进行调查取证;
(5)取保候审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批准最长可以延长六个月。
二、取保候审后仍有可能被判刑
一般来说,取保候审是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护,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免于承担法律责任。即使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进一步的调查和审判,犯罪嫌疑人仍有可能受到刑事惩罚。
1、案例分析
以2016年中国海南省临高县女子持刀刺伤逃犯的案例为例,该女子因情况紧急,赶到派出所向警察求证时,却被人民警察看成了嫌疑人,因藏有持刀砍人的凶器,在取保候审期间,她与警方多次核实凶器来源,未被判刑,但她的案件直到2019年才正式宣判,且仅被判了两年缓刑。
2、法律常识
一般来说,取保候审的前提是嫌疑人没有逃匿和抗拒侦查的行为,同时没有构成拒捕罪、妨害公务罪或者其他罪行。对于涉嫌严重罪行或者面临高风险的案例,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通常会采用拘留或者限制出境等措施,而非取保候审。
三、取保候审和被判刑有何关系
虽然取保候审并不直接等同于被判刑,但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仍要遵守有关规定,不得违法犯罪,否则将可能面临刑事惩罚。此外,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发现案件有新的证据、新的嫌疑人、犯罪嫌疑人涉嫌其他罪行等情况,也会重新立案侦查,将犯罪嫌疑人起诉到法院受审。
四、相关问题解答
1、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
取保候审的条件是:犯罪嫌疑人没有逃匿和抗拒侦查的行为;案件证据不是特别缺乏或者不足以成立罪名;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认定犯罪嫌疑人不会在取保候审期间危害社会安全。
2、取保候审的期限是多久?
取保候审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批准最长可以延长六个月。
3、取保候审期间可以离开本地吗?
取保候审期间一般不得离开本地,如确有必要,需向公安机关申请批准。
4、取保候审期间可以工作和上学吗?
取保候审期间可以工作和上学,但需遵守规定,不得违反取保候审的相关要求。
综上所述,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程序,不代表可以免于承担法律责任。即使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进一步的调查和审判,犯罪嫌疑人仍有可能面临刑事惩罚。因此,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有关规定,配合有关机关进行调查取证,不得违法犯罪。
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刑坐牢吗?
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刑坐牢吗?
在我国,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种保释方式,取保候审后是否还会被判刑坐牢是很多被取保候审者和家属们普遍关注和担心的问题。那么,接下来从律师角度出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问题。
一、法律常识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案件侦查阶段,因认为被讯问人不需要羁押而由公安、检察机关决定对其实行监督约束措施的一种保释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指在不羁押的情况下, 约束被拘留的人不得拒绝出庭、不得改变证言、不得离开旅行的一种强制措施。
对于取保候审,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被取保候审后,不得违反检察机关的指定,拒绝出庭、不得改变证言、不得离开旅行;
2. 被取保候审的人员,在规定期限内没有逃避,其取保期限届满时,除非有特殊情况,应当向取保机关报销行程、接受监管并接受法院审判;
3. 如果逃避取保期限,并经查明属实的,其保证金将被没收,并将随时予以追究刑事责任;
4. 如果继续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等触犯法律的活动,将会被撤销取保候审措施并轻则改变审判方式(如单处罚金、拘留等),重则采取强制性的羁押措施。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甲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拘留,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然而,在取保候审期间,某甲未按照约定时间前往法院,而是逃之夭夭。后经公安机关侦查,某甲被抓获,并面临进一步的刑事处罚。
案例二:
某乙因涉嫌盗窃罪被拘留,公安机关对其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在取保候审期间,某乙严格按照限制出行、履行义务和检察机关的指定。最后,某乙被法院判处缓刑。
从案例可以看出,被取保候审后是否会被判刑坐牢,取决于自身是否配合约定的义务和依法从事活动。若逃逸、拒不出庭或继续犯罪,将会面临严厉的法律后果。
三、问题解答
1、取保候审是否可以自由行动?
答:取保候审期间,被约束人不能私自离开旅行。如果需要因事离开所在地,必须征得取保机关同意,并在行程上报。
2、取保候审后是否可以工作?
答:可以。取保候审期间,被保释人可以正常工作,但是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和依法行事。
3、取保期满可以不去法院吗?
答:不可以。取保期满后,被保释人必须按规定前往法院,接受审判并履行其他法定义务。
4、取保候审期间仍可以探视亲友吗?
答:可以。但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不得参与任何违法、犯罪活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取保候审是一种有效的保释方式,被取保候审后能否被判刑坐牢,主要取决于个人配合和依法行动。被取保候审者应认真履行约定义务和配合机关的管理,以尽早解决案件和减轻刑罚。最后,建议大家不要走偏极端,保持冷静理性,遵守法律,让法律保护自己。
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刑的几率大吗
取保候审是指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被羁押后,经过审查认为不存在逃避侦查、合法收押的风险,被批准不刑事拘留,在规定时间内保证不离开指定的居所和地区,并配合对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据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取保候审案件中,能成功取保的个案在逐年上升,但是是否有实质性的裁决及量刑,依然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那么,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刑的几率大吗?下面让我们从律师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话题。
一、律师视角的法律常识
1.1 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经侦查机关批准逮捕后必须立即送交审查起诉机关,并依法决定是否逮捕。但是,对于无逃避侦查和合法收押的风险,且存在有保证取保人不逃跑或者对社会危害不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下,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取保候审。
1.2 取保候审的程序和要求
犯罪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后,需要被批准不刑事拘留,进而被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保释金担保,另一种是由监视居住担保。同时,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需严格遵守取保候审期间的规定,如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和地区,并配合调查取证工作。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A因涉嫌盗窃罪被逮捕,经法院审查后依法取保候审。但是,在取保候审期间,A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前往警局报到,后因违反规定被要求重新投案接受审查。结果,A被判处有期徒刑。
案例二:某B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逮捕,经法院审查后依法取保候审。在取保候审期间,B没有向检察院说明情况,并擅自离开了指定的居住地址。最终,B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刑的几率是存在的。这是因为取保候审并不能保证犯罪嫌疑人必然获得免于起诉或无罪判决的结果,而是依据案件证据的情况,最终由法院作出裁决。
三、相关问题解答
3.1 取保候审会对以后的生活造成影响吗?
答:取保候审原则上不影响被取保人的个人权利和自由活动。但是,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人必须遵守一系列规定,并配合案件的调查和审查,这可能会对个人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
3.2 涉及刑事犯罪的人员取保候审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答:涉及刑事犯罪的人员取保候审需要承担严格的责任。如果被取保人在取保候审过程中违反法律规定,那么将会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3.3 是否可以在取保候审期间离开指定的地区?
答:不可以。被取保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定,如不得离开规定的居住地址和地区,如有必要,需要事先向公安机关申请出入境证件或签证。
综上所述,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刑的几率是存在的。虽然取保候审可以减轻被拘留人员的自由限制和保证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但是,犯罪嫌疑人仍然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需要在取保候审期间合法合规地配合相关的调查和审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