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违法会怎么处理(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违法会怎么处理担保人呢)
未成年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违法会怎么处理
未成年人取保候审是一项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措施,但如果在此期间再次违法怎么处理呢?本文将从律师的视角,探讨相关法律常识、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
一、法律常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其在十六周岁以上而未满十八周岁的,犯故意犯罪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未成年人在16周岁至18周岁之间犯罪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此外,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惩处,但同时也应当保护和教育他们,使他们早日恢复正常人的身心发展,重新回归社会。”这表明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我们需要既要惩罚又要保护,重点是要教育他们纠正错误,帮助他们尽快回归社会。
二、案例分析
举个例子,一名未成年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因为家长离家出走又再次犯罪,警方经过侦查将其抓获。这时候,警方要将该未成年人带回派出所并通知其监护人,同时告知其家长必须立即到派出所接受教育教训。警察在询问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询问时应该采用温和、耐心等方式,以便于取得其真实的供述。同时,在询问时要遵照法律程序进行,保护好未成年人的人权。
三、相关问题解答
1.未成年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违法可能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答:对于未成年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违法的情况下,将依照其违法行为严重性进行处罚。一般情况下,警方会在取保候审期间将其收押,同时通知监护人到所就职,接受相应的教育教训。此外,对于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还可能会被判决入监服刑。
2.未成年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如何自我保护?
答:未成年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需要注意保护自身权益。首先要学会适当地向警方提供自己的基本信息和案件情况,以配合警方工作。但同时也需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不要轻易地将自己的隐私信息透露给他人。此外,在取保候审期间也需要注意不要再次犯罪,以尽快恢复正常人的身心发展。
3.家长如何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
答:当未成年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违法时,其家长需要主动接受教育教训。具体做法包括:认真听取警方的批评教育和处罚决定,积极和未成年人进行沟通交流,制定好孩子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律,并建议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
结语:未成年人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违法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但我们也应该重视保护与教育,让未成年人重新回归到社会,并要教育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以便于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违法会怎么处理保证人
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违法会怎么处理保证人?
保证人是指在求取保释时签署保证书并担保被保释人未来出庭应讯、不逃跑以及不再犯罪。但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被保释人再次违法,那么保证人就要面临一定的法律责任。本文将从律师视角为大家详细解析保证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在案发时如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保证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在法律规定下,保证人有一些基本的权利和义务。首先,保证人应该认真了解被保释人,判断对方是否有潜在犯罪风险。其次,保证人应该密切关注被保释人的行踪,确保对方不会违反保释规定。最后,保证人如果发现被保释人有违反规定的行为,应该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同时,保证人也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如按时缴纳保释金、不隐瞒被保释人的信息等。如果保证人不能按时履行义务,将会被要求重新缴纳保释金,并可能面临法律追究。
二、案例分析
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违法会怎么处理保证人”的问题。
Case 1:张某因非法集资罪被取保候审,保证人为其父亲。在取保期间,张某被发现参与赌博,违反了保释规定。公安机关对张某重新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要求其父亲对保释金进行补缴。
在这个案例中,保证人因未能监管受保释人的行为而被要求补缴保释金。这也提醒保证人在签署保证书时要慎重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
三、相关问题解答
1.如果被保释人在保释期间再次违法,保证人应该如何报案?
如果发现被保释人违反保释规定,保证人可以通过拨打110报警电话或者到当地公安机关举报。
2.保证人应该如何预防被保释人再次违法?
保证人可以定时与被保释人联系,关心其生活状况,避免他们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违法犯罪。此外,保证人也可以寻求当地公安机关的协助,加强对被保释人的管理和监管。
3.如果因未能监管导致被保释人再次违法,保证人应该面临什么样的责任?
如果被保释人违反保释规定,保证人将会承担一定的经济赔偿责任。同时,如果被保释人的违法行为属于重大犯罪,保证人也可能面临法律惩罚。
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保证人在取保期间要履行相应的管理监督职责,对受保释人进行预防和监管,避免其再度犯罪。同时,保证人也要认识到自身的承担能力,确保可以按时履行义务。在此也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保证人的相关法律规定,并认真履行相应的义务,以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秩序。
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违法会怎么处理担保人呢
取保候审是指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认为犯罪嫌疑人不必羁押在看守所或拘留所内,而经讯问、训诫后可以依法先行出所,但必须遵守取保候审的限制和要求的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需要严格遵守法律要求,以免触犯法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本文将就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违法会怎么处理担保人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1. 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违法的法律常识
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不能犯罪、上访、阻碍犯罪侦查等行为,否则将被视为违反取保候审的限制和要求,从而造成取保候审被撤销,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必须严格遵守以下限制和要求:
(1)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或者限制活动区域;
(2)不得改变居住地、工作、学习等情况;
(3)不得与被害人及其亲属、证人等有联系;
(4)不得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结伙聚集、宴请等活动;
(5)不得离开本市、本县(市、区);
(6)不得以其他方式干扰犯罪侦查等。
2. 案例分析
辽宁省某市某男子王某在取保候审期间,又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案发后,王某的担保人、其父亲王父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随后,王某因涉嫌犯罪被依法逮捕,王父亲也在此次案件中被追究刑事责任。这种情况下,王父亲将面临较为严峻的法律后果。因为,王父亲在担保王某期间,如果王某再次违法犯罪,那么其担保人(即王父亲)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3. 相关问题解答
(1)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违法的后果是什么?
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违法,将导致取保候审被撤销,并被依法采取羁押措施。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也将受到相应的刑事追究。
(2)担保人的责任是什么?
担保人是指取保候审申请人的近亲属或者有关单位,其需写好担保书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犯罪嫌疑人再次违法,担保人将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但是,如果犯罪嫌疑人再次违法是因为担保人的原因引起的,则担保人应该为其相应的行为负责。
(3)如何避免担保人受到牵连?
担保人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是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犯罪。所以,避免犯罪嫌疑人再次违法是避免担保人受到牵连的关键。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得越轨行事,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担保人受到牵连。
总之,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违法会让担保人面临比较严峻的法律风险。因此,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应该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以免给自己和担保人带来更多的麻烦。同时,担保人也应该认真履行承担的法律责任,加强对犯罪嫌疑人的监督,及时报告相关情况,减少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