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制原承包者怎么办
国有企业改制土地处置方式有哪些
土地资产处置,是指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对企业原使用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按照一定的方式和原则进行处置。处置方式有:收归国有、国家收回再分配、合理分配给个人。国有土地改制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土地公有制。
对国有企业改革中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可分别采取国有土地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和保留划拨土地使用权等方式予以处置。
浅谈国有改制企业劳动关系的处理
1、企业应当先与职工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协商达不成一致时,企业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另外,根据《劳动法》37条的相关规定,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并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2、不需要办理劳动合同解除、退工手续,企业也不需要支付补偿金,改制后的企业不需要重新办理劳动合同的签订、用工登记等手续,只要在改制方案中注明了用人单位主体即可。
3、改造后,用人单位主体发生变化的,应由变化后的用工主体继续履行与职工原劳动合同。由于企业改制导致原劳动合同不能履行的,企业与职工应当依法变更劳动合同。
公司改制后原公司职工怎么办
1、法律主观:集体企业改制 以后,对职工的安置基本上是两种情况:一种是给予工龄买断,一次性发放 经济补偿金 , 解除劳动关系 。
2、岗位调动:在改制后的新公司内,对职工进行内部岗位调整,安排他们在与原岗位相近的职位上继续工作。 过渡期工资发放:在改制后的过渡期内,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发放相应的过渡期工资,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
3、职工优先安置 企业改制后,原企业应当优先安置职工。具体做法是,原企业应当根据职工的工作能力和岗位需求,安排职工到新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就业。如果职工在一定期限内没有找到工作,原企业应当为职工提供生活补助。
4、法律主观:集体企业改制后可通过下列方式安置职工:一般来说,双方可以自行协商处理安置方案,若协商不成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且用人单位应当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5、事业转企业后事业编制能保留吗 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事业编制予以核销。个别事业单位未改企,只是参照企业运行的,事业编制一般不予核销。事业单位改企,编制核销,并不意味着原有从业人员全部变成企业员工身份。
6、员工身份置换 通俗点讲,所谓员工身份置换就是通过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将“铁饭碗”变成劳动合同,打破职工对企业的依赖,解除国有企业对职工承担的“无限责任”。
国有企业改制的一些问题
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方面挑战增加。
进行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势所趋。然而在此过程中,混合所有制带来经济制度的变化却在企业经营和管理方面形成一些阻碍。
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所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当采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或出资(入股)方式来处置:采用出让方式的,由原企业与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支付出让金。
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后债务承担的争议 国有企业改组为公司,其根本的目的是把国有企业塑造成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使其既有企业法人之名,又有企业法人之实。
改制方案的制订 (一)国有企业改制采取重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合资、转让国有产权和股份制等多种形式进行,包括转让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或者通过增资扩股来提高非国有股的比例等,必须制订改制方案。
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有:国企改制过程中诸多环节不够规范 改制过程中资产评估不规范,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改制过程中产权交易缺乏公开透明度。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违法暗箱操作。解决:严格执行政府和最高法院的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妥善处理好国企改制遗留的问题。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仲裁法和最高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依法以诉讼或仲裁等方式解决。